的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既然要为大明新太子登基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牺牲一两个人甚至是几万将士都可以接受。
更何况刘大夏并非主动推沈溪送死,沈溪还有自救机会,指不定沈溪能率领个三五千兵马,顶住鞑靼数万铁骑围攻,最后得胜而归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至于一两个人的生死,甚至是刘大夏以前欣赏和推崇之人的生死都无关紧要,这就是身在朝堂的冷酷无情,因为一切都是利益当先,在达成目标的前提下,谁都可以牺牲。
出于大局考虑,谢迁认为刘大夏这一招很不错,利用鞑靼人对沈溪的憎恶,让沈溪领兵在前,吸引鞑靼主力攻击,而且他也相信以沈溪的鬼才,能带少量兵马支撑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他对沈溪的一种信心。
但双拳难敌四手,沈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众敌环伺之下求存,刘大夏却能抓住战机获得战果,未必是将鞑靼后路端了将鞑靼主力全灭,至少在这种真刀的战事中不至落于下风。用沈溪和几千送死的兵马,换来大明军队的整体优势,这让谢迁难以接受。
谢迁支持沈溪,已经不是站在朝廷的角度,而是出于义愤,你凭什么让我孙女婿送死?
你刘大夏出去当诱饵的效果,或许比沈溪还要好,你明着是举荐沈溪,暗地里却是利用他,让他送死,你想让我小乖孙女刚出嫁就当**,休想!
谢迁私情大于公义,在刘大夏看来有些无语,你保一个沈溪,却让陛下临终遗愿不得完成,你这是身为人臣应该持有的态度?
既然把话说僵了,刘大夏知道再跟谢迁说什么也无益,若是他继续执意让沈溪随军出征,甚至让沈溪去当先锋官,那他就等于彻底失去谢迁这个政治上的盟友,以后朝政上很难得到谢迁帮助。
马文升看出这一层,赶紧摆手:“此事日后再议,回头请示过陛下,由陛下亲自定夺!”
一向老而弥坚的马文升看似说着中立的话,但在谢迁看来,马文升分明是站到了刘大夏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