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已至,照例是皇帝带群臣祭天,而后放假七天。
祭天时候,杨霖又是托病没来,在府上陪自己的亲人。
这一年风调雨顺,瑞雪披地,各地祥瑞不断。但是主持祭天的赵偲,没有丝毫的喜色,例行公事一般完成之后,便早早回宫了。
难得来了一次大庆殿,赵偲已经很久没有早朝了,不是他懒散不想早朝,而是已经逐步取消了这一朝会。
官员们默契地不来,在各自衙署处理政务,一切也井井有条,似乎皇帝只是深宫内的一个泥塑神像。
赵偲看着雪片一样的信函和奏章,心中已经明白,这天下并不再属于赵宋。
天下军民文武,哪还有一个敢出言反抗的,即使有也是人微言轻。
宣和三年元月一日,皇帝下令,着中书门下白时中,在明堂议定检校司空,少宰杨霖的爵位。
所有的流程早就准备好了,皇帝一声令下,按部就班地流程一套下来,也用了不到半天。
礼部最终呈上,少宰杨霖平定交趾有功,请封越王。
大庆殿内,赵偲看着这封公文,心中充满了无奈。
当初杨霖挑选他不是没有原因的,这赵偲并非野心要强之辈,他长在汴梁自小没有被当做储君培养。
等到兄长继位之后,剩下若干皇子,自己又是皇弟,本就没有丝毫可能继承大位。
一个闲散亲王,整日里不过是和妻妾好友,饮乐玩耍,富贵一世。杨霖看重的就是这一点,真的有事,他是没有那个魄力放手一搏的。
甚至连玉碎九重的曹髦都不如,多半会选择隐忍下来,做一个清贵的闲散王。
就如同那柴家一般,这一点赵匡胤开了个好头,也算是福延子孙了。他自己善待了柴氏一门,杨霖也会有样学样,对赵氏网开一面。
如今这样沉重的大事压在头上,赵偲没有丝毫的办法,他甚至连口信都传不出去。
只要杨戬不同意,他连宫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