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跟现在一百二十门火炮集体开火的效果可截然不同,看看现在的天空就知道了,连续好几轮的炮击后,整个天空都充斥着浓浓的硝烟,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巨响,他根本想象不出这个时间还有什么东西能抵挡得住这种攻击,恐怕就连坚固的城墙在这种攻击下也得沦陷吧?
连续攻击了六轮后,杨峰用对讲机下达了换弹的命令。
“鞑子盾车基本被摧毁,立刻换开花弹!”
“明白!”
随着命令的下达,在后面忙着搬运炮弹的搬运兵赶紧将一直放在后面的开花弹搬了上来。
跟实心弹不同,开花弹的制造却是困难了许多。由于触发引信的制造实在太过困难,所以杨峰只能制造比较原始的开花弹。
炮手在发射开花弹之前首先要目测目标和火炮之间的距离,估算炮弹到达目标的时间,然后把榴弹的引信裁剪到合适的长度,再点燃引信、用榴弹炮把榴弹发射出去。这个发射过程相当繁杂,如果引信剪得太长,榴弹落地后会半天不炸,给敌方士兵留下闪避时间甚至会被大胆的敌人用脚踩灭。如果引信太短,可能会在半空中就爆炸。这也是这个时代开花弹的使用不如实心弹使用普及的原因。
在下达了用开花弹后,负责测量的邱迪生又重新测量了一下敌人的距离,这才大声下令道:“距离……526米,高度125,方位21452544,开花弹准备!”
接到命令后的炮手们小心翼翼的从炮弹箱里将开花弹取了出来,这年头的炮弹还是圆的,也没有研制出触发引信。所以开花弹都是先将火药包装进炮膛,再将圆形的炮弹连同一个木质的弹托塞入炮膛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封闭了炮膛,而且增加了炮弹发射的稳定性。
在发射的时候先点燃炮弹内的木质引信,然后再点燃炮膛里的药包将炮弹打出去,木质弹托的发明可以说是开创性的。
木质弹托的作用不仅仅是封闭炮膛和增加稳定性,还有隔热、缓冲作用。因为火药发射时温度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