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是个能臣,同样也是良将。尤其是自建兴初年开始独当一面,在山西、蒙古独自领军,并大破漠北后,鄂尔泰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眼下他可以说是除诚亲王、隆科多之外赫赫有名的将领。
当然,远在西域的郭亲王如今也是战功赫赫,可在世人看来,郭亲王虽然西进灭国无数,可那些只是小国,有些国家兵不过数千,人不过十万,这样的对手哪里能和大明相比?
至于诚亲王排在前面,那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同,其实相比之下能和鄂尔泰相提并论的也只有隆科多了。当然直亲王胤禔不算在其中,由此可见鄂尔泰如今在清军中的地位。
正是因为如此,鄂尔泰的头脑清醒的很,早在耿额同他交流之时就指出目前清廷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和隆科多类似的建议。在他看来,山西此地并不是不能守,而是无法久守,就算他想尽办法使出了饮鸩止渴的手段,也仅是解一时之困而已,却无法彻底改变他面临的问题。
但鄂尔泰怎么都没料到,现在西安那边突然间来了这份圣旨,旨意中明确告诉鄂尔泰无需在山西同明军硬拼,在挡住明军进攻的同时尽早做好撤离的准备,而撤离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向北往蒙古,随后依托草原同明军周旋,尽量以武力控制住蒙古各部为其所用,随后一路向东由蒙古入辽东。
在辽东祖地重蓄兵力,编练精军,以图后事。至于另一条路就是由山西往西,先入关中后掉转向西,进甘肃立足。至于这两条路可以同时进行,山西大军如何调遣和分派一切由鄂尔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此外,因为丢失山西之地,无论是撤向蒙古和关外又或者西进甘肃?也代表着清廷放弃了山西一省。既然如此?鄂尔泰可以在山西进行物资、人口等各方面的掠夺,尽量以其充用?保证将来的反击基础。
旨意中说的清楚?就算清军撤离山西,那么也必须给明军留下一个破烂而萧条的山西?一切有用的人和东西能带走的就全部带走,带不走的直接毁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