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营一事,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三人并未说话,明显就是打着酱油。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他们三人在这件事上没有发言权,不仅是因为他们只是军机行走,更重要的是他们三人中前两者可以说是纯粹的文官,而曾逸书在众人中资格最弱,再加上他的本职是户部右侍郎,在军事问题上不便说话。
不过对于马功成部的战略部署,曾逸书就无法沉默了,毕竟这么大的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后勤压力是极大的。虽然现在大明的国力异常强盛,可要准备并支持持续如此之久的全盘计划,户部的压力不小。
王樊如今人在南京,所以在北京真正主持户部日常工作的其实是曾逸书。实话说,曾逸书是进士出身,他当年考的是进士科不是明算,作为读圣贤书的他原本对经济可以讲是一窍不通。
不过曾逸书在担任军机中书之后,平日里都在军机处坐班,同各军机大臣时间呆的长了,尤其是有些时候代军机处理事务的时候渐渐学了不少。再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好友兼妹夫黄履庄平日来往密切,从黄履庄处明白了不少书中未有的道理。
同其他读书人相比,曾逸书原本就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要不然他当年也不会和黄履庄这样的人成为好友了。正是如此,再加上如今大明的商业风气,曾逸书早就明白了要做一个能臣仅仅靠读几本圣贤书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官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所考虑的问题和判断能力必须要全面,其中就包括经济之道。
正是这样曾逸书在军机处的时候和王樊走的比较近,也从王樊处学了不少关于经济的知识。这也是朱怡成后来准备重用曾逸书,同时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的主要原因。
在庄岩讲完后,曾逸书开始汇报物资的准备情况和后续的一系列准备方案。他不愧在军机处锻炼了这么多年,汇报起来条理分明,准备充分。对于一些资金上的问题曾逸书只是一笔带过,因为他很清楚这场仗是必须要打的,朝廷的财力虽然因为这仗会有些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