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钻透力极强,信王杨元演想率部精锐突袭梁军的中军要害,就是被这种战弩狙射落马,随他冲锋陷阵的两千余银戟卫精锐,在这一仗中折损过半。
当然,梁军小股兵马作战能力极强,这使得越是复杂的地形,梁军的优势越为显著。
杨元演战前甚至都没有预料到赵无忌会第一时间率梁军主力杀过樊川河,各方面的应对都显得仓促而无序;梁军在看似混乱的战场之上,兵马进退的节奏要缜密、有序得多,显然梁军在指挥体系上要远远强过楚州军。
想想也是悲哀,像曹霸、李碛这些人曾几何时都是大楚的勇将,此时却都成为梁军的先登之卒。
听李朝庆絮絮叨叨的说及樊川河一役的诸多详细情形,诸大臣脸色都很难看,沈漾也是佝偻着枯瘦的身子,坐在绣墩上,紧抿着干裂、没有血色的嘴唇,一言不发。
金陵逆乱期间,楚州军可以说是兵势最盛之时,但就在那种情况下,还被赤山军封堵在郎溪以北,以致最后失去在金陵乱局之中的主动权,被迫撤往北岸,行割据之实。
之后在淮东的处境一直都很艰难,境内天灾人祸不断,还曾被梁军掀了一起底朝天,相继丢失淮河北岸的土地。
楚州军早就江河日下,不再是之前的那个楚州军了,将卒心气也日益衰败。
只是在尝到恶果之前,没有谁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罢了。
当然了,要是楚州军遭遇的是一支普通的兵马,比如说徐泗军、寿州军,积累几场小胜,将卒心气恢复过来,未尝不能重新崛起为一支强军。
然而,楚州军这些年来正儿八经的第一场攻坚战——赵臻所部编为右武骧军曾进攻襄北,打的也是顺风仗——选择的对象却是锋芒正锐的梁军,而且还是韩谦特意从北线调来的百战精锐,也许在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楚州军的惨淡下场。
而九月之前,韩谦意识到江淮即将生变,却敢简简单单在淮西东线仅部署两万兵力,显然已有足够的自信预料到这样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