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被烧着,数十、成百的火人惨叫着,从桥上落入水中,那惨状不忍多言。
离开灞水东岸,行到傍晚,路经一处破败的亭舍。
逃了一夜一天,干粮没怎么吃,水也没喝上几口,李傕又饿又渴,委实吃不消了,跟着他逃到此地的败兵也都是气喘吁吁,体力不支。
李傕因下令就地休整。
败兵们散开去,寻找吃食。
几路斥候奉李傕之令,分往东、东北、东南等各个方向去,探查荀贞、孙策所部追兵现下的位置。李傕并派了军吏赶往长安,去传李傕之令,叫留守的李应等遣兵过来接应。
却几路斥候出发未久,便有一路斥候折回。
李傕在喝水,骤然见斥候回来一路,大惊失色,水咽得急,差点呛住,吐出来,仓促跳起,惊惶远望,问道:“荀贼追兵又追来了?”
斥候禀道:“将军,非是荀贼追兵,小人等在东南边数里外,看见了郭将军的将旗。”
原来是发现了郭汜。
李傕恼恨决战之时,郭汜的阵地先溃,听到他的名字就怒火中烧,呸了口,说道:“盗马虏居然没死,倒是命大!”不是荀贞追兵,他放下心来,重坐下去,拿着水囊接着喝水。
一个微弱的声音在他身边说道:“明公,昨日战不利,我军大败,现明公收拢到的兵马不多,便是还回长安,荀贼若追击而至,只怕也不易抵挡。儒之愚见,何不召郭将军来见?看看他身边还有多少兵马,与其部合做一支,再回长安。”
这说话之人跌坐地上,面色惨白,嘴角泛出白沫,说话时不断喘气,是李儒。
李儒是凉州人,浸染当地尚武的风气,少好轻侠,而且又前后在董卓、李傕等的军中多年,因是虽为文士,体力还是有些的,也会骑马,所以竟是跟着李傕逃了出来。
李傕说道:“本公才收拢到这点残兵,他又能有多少兵?”
李儒说道:“明公,儒之愚见,多多少少,总归是个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