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还是非常憧憬的。
比如说北京城,四年前火烧圆明园的惨景还在眼前,人们迫切的希望得到洋人强大的秘密,可惜的很当时的大清就是没有一本能够系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乃至于风俗的书籍。
西方的传教士们也不是不想跟大清的读书人交流,可是东西方完全是两套文化体系,都各有各的渊源,不是真正从根子里面挖,想从半截学那就只能是一知半解。魏源的海国图志为什么得不到重视,原因就在这里。
用东方人的价值观去解释西方几千年的发展史,那字里行间总会有生搬硬套的感觉。这让那些只知道圣人之言的大清文人们看的是一头雾水啊。
肖乐天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为什么要用评书小说的形式,用故事的形式来描写整个西方近代史呢?他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关键的基础一环给补上,最起码要让清朝的人能看懂。
看得懂,这是一个低到不能再低的标准,可是在那个时代文人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愿意用,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知识束在高阁里,集中在他们的小圈子中。看得懂反而成了一种奢望。
肖乐天口气非常狂,因为他自己非常坚信,被洋人轮了两次的大清统治阶级是绝对不会漠视这本书的,但凡有点远见的文人更是不能放弃这本书。所以肖乐天要用极度狂妄的口气做宣传语,他要用五千两这个噱头,彻底把北京城的文气给搅动起来。
肖乐天无耻的剽窃了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版权,提前把《西行漫记》这本书名给占用。在这本书中,肖乐天把自己形容成一个海外出生并长大的华人,心系母国欧游万里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回来的英雄。
五千两,足足五千两纹银,在北京城绝对能买一所带花园的四合院,别看那些酸文人每天那么清高的,大部分兜里都比脸还干净,一听挑错还能有钱拿这群酸丁全都疯了。反正这本书卖的极其便宜,十个大子就能买一本。
但是这些文人中计了,他们掉入了肖乐天精心编制的陷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