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系统的谢尔曼直到战争末期才加入战场。
换句话说,在俄罗斯本土境内可很难挖到这款美式坦克。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台小馒头外表上看起来非常完整,就算不能发动也已经完全有资格摆在博物馆里当展品了。
“这台坦克是三年前我们挖到的。”
艾琳娜扬手摸了摸75毫米的主炮炮管,“它现在的样子是用四台谢尔曼拼出来的,但即便如此还是没办法发动,我们还缺一台能启动的发动机,在这一点上美国货真的不如苏联产的发动机保质期长。”
“你们太贪心了,这台坦克如果能发动的话,单靠道具租赁费就能过的舒舒服服”大伊万难掩嫉妒,这种在苏德战场上侥幸存活下来的美式装备可是那些剧组的最爱。
艾琳娜颇为头疼的答道,“想找到一台还能用的同款发动机太难了,说不定等我们退休了都看不到它动起来的那一天。”
石泉兄弟俩深有同感的点点头,这也是很多挖土党面临的共同问题。其实很多二战文物的修复难度并不大,但阻碍修复进度的主要问题只是因为零件难找。
之前石泉挖到豹式还好,毕竟停放豹式的位置本身就是个临时维修站,各种零件差不多都能找到,少数找不到的也都是能买到的通用货。
可再看看那台ba装甲车和前些天才捞出来的自行火炮,无限期停工除了时间精力不足之外,主要的原因便是找不到合用的零件。
而且别说这些稀有货色,就算是“大路货”t34坦克,从一台1941年出厂的坦克上拆下来的前诱导轮怠速齿轮就完全没办法装到1942年产的t34身上。
甚至于哪怕是同一年出厂的同款产品,因为生产工厂的不同某些位置的零件有时候都没办法做到通用,这在如今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却再平常不过。
战争打到最后打的就是资源,当某些资源面临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通过技术更新来减少某些资源刚需的情况。这资源也许是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