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不用仓储中的存粮,也足以度过这个荒年。或许,还有着进项。
尉缭向前走着,与阡陌之间,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右丞相昌平君!
相比于赵爽,尉缭在秦国朝廷上与之抬头不见低头见,虽未有深交,也可说是熟识。
“昌平君!”
昌平君见到来者,似乎没有想到会在这田野间遇到他,有些诧异。
“国尉来此何事?”
“来年秦欲对赵用兵,故而前来察看一番今岁关中收成如何?”
昌平君点了点头。
“本相来此也是为了此事。今岁秦国各地的收粮情况虽不尽人意,可从各地奏报来看,余粮支撑一场大战还是可以的。”
说着,昌平君看向了尉缭,脸上露出了笑容。
“正要向先生讨教,若是欲攻赵,该如何?”
“秦欲攻赵,一则出函谷,入三川,经邺地北上;一则出上党,入太行,经井陉南下。这一南一北两路各有优缺。
前者运粮易,加上如今邺地已归秦,战线缩短,可直逼漳水,攻平阳,可久持,然而缺点是即便攻下平阳,也要面对战国在漳水修筑的长城。即使失去了外围所有的城池,但依靠长城,邯郸依旧可以调集充足的力量守卫王都。秦军面对的阻力会很大。
后者则不需要面对那么多坚固的关防,再加上王翦将军已经攻下了阙与、橑阳,秦军可直出井陉,但是缺点依旧显著,粮道延长不止两倍,若南下邯郸,不攻下沿途的重镇,并留有足够的守军,李牧军一旦南下,则归途切断,大军有覆灭之危。”
此时,远处有县吏带着附近的县民前来收粮,见这里的人衣冠不凡,且有甲士护卫,小心翼翼地绕着走了过去。
“这些粮食都要送往栎阳大仓,一旦各地收粮完成,樊於期的大军就要移防三川。”
此时大河以南,韩魏齐三国都已经与秦盟好,东郡的压力已经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