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二氧化硅含量太高,缺少腐殖质,以及植物生长的多种微量元素。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虽然腐殖质杨东升创造不出来,但是其他微量元素调节出来很简单。
再降低土壤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增加其他物质,使沙子不成大颗粒。
沙粒间约束力太小,是沙子透水性好的原因。
杨东升又将整个牧场地下弄成了一个煎锅的形状,由粘土层、石层,构成了多道防渗层。
再往下看,杨东升终于找到了宝——煤。
牧场大半地下都有煤,粗略估计差不多有上百层,其中还有一个巨厚煤层,厚度达到30米以上,煤层总厚度恐怕要达到100米以上。
这还不算最厚的,据杨东升所知,澳大利亚有些煤田煤层单层厚度可以达到200米以上,总厚度达到700米以上。
一里多厚的煤层,想想都让人眼馋。
有点可惜的是,看成分这些应该都是变质程度较浅,较为廉价的褐煤。
不过用来发电已经足够了!
杨东升选中这些煤炭,往国内移去,可以刚刚移动出澳大利亚国境线,煤炭就忽然消失了。
再往回看,煤炭又自己返回了原地。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无法跨越国境线,或者是无法跨过大海?
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几个盆地中,有巨量的煤炭资源,而且都是露天矿,够开采好几百年的,根本轮不到开发这里的煤炭。
这些煤如果不能移动到国内,那就废了!
杨东升只能继续尝试移动煤层。
澳大利亚国土东西两端距离较大,杨东升很快就发现无论他向哪个方向移动煤层,煤炭都是在差不多的距离上消失的,不拘于什么海岸线,或者国境线。
而且有一次杨东升偷懒,没有选中所有的煤层,他发现自己能移动的距离忽然变长了。
杨东升逐渐明白过来,以往他调动的矿产,至多也不过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