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岁,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身子,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
他那宁静深沉的目光,总是能够对事物作出深刻的观察,他那清脆和善的声音,总是使人感到沁人心田,引起共鸣。不管他的听众是多少人,都能够与甘地息息相通。
可这一次甘地不得不返回国大党,就在艾伦威尔逊如法炮制对穆盟游说的同时,因为帕特尔和尼赫鲁,关于伦敦之行的看法起了分歧。
以尼赫鲁和帕特尔在国大党的地位,这两个人一旦有了分歧,几乎是没有人可以调解的,只有一个人有这种威望,那就是已经开始巡游的甘地。
对于党内两个年富力强的领导人,发生了争执,甘地不得不马上赶回来。
关于伦敦之行,尼赫鲁认为这又是一次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前几次圆桌会议不会有什么不同,应该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拒绝这一次的伦敦之行。
但帕特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经过世界大战的洗礼,印度的独立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次的伦敦之行,和当初的圆桌会议在环境上已经不同,是一个让英国人乃至于全世界倾听印度声音的好机会,机会不可错过。
“多年来,英国人已经证明了他们不会放手。”尼赫鲁坚决的道,“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场斗争的长期性,不能抱有轻而易举的感觉。”
“我们的抗争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现在又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哪里轻而易举了。恰恰相反,这是一次好机会。”帕特尔当着甘地的面坚持己见道,“这已经是最后的阻碍了,只要冲过去,我们将让次大陆的数亿人重获自由。成为一个光荣的印度人,而不是以大英帝国一块殖民地的面目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我不认为去一趟万里之外的城市,比在次大陆抗争更加的重要。”尼赫鲁笑了一声道,“去国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