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冬天。
贝尔湖的湖面,倒映着那冷冷清清的月,西伯利亚的寒风,吹皱这一湖碧水。
谢清的房间,仍然开着灯。
窗户的玻璃窗打开一条缝,冰冷的寒风,不断渗进来,让书桌旁的身影,保持着头脑清醒。
他抬了抬眼镜,手指不时移动鼠标,看着笔记本页面上,那一页页实验数据。
一团乱麻。
所有的数据一团乱麻。
这些天他们做了非常多实验,从无定形碳到碳的同素异形体;从氢氧根和二氧化碳,向高分子有机物转变;从三酸二碱,到各种衍生化合物。
虽然一部分化合物的合成,他们成功实现了,但其中有什么规律,仍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们遇到了其他同行相同的问题,无法让电场合成,形成一整套合成理论,只能瞎猫碰死耗子式的用穷举法,一个个试过去。
穷举法虽然也可以发现一些合成方法,但需要的时间太长了,这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土办法,科研效率非常低。
谢清自然不想用穷举法,所以他希望可以在实验数据中,发现一些有用的规律。
一页页的仔细翻看,他不仅仅就成功合成的数据,纳入分析范围内,连那些没有成功合成的数据,有一并分析了。
只是其中的各项数据中,千奇百怪的情况,让人看得有些抓狂。
突然他眼神停留在一组数据上,那是一组二氧化碳的电场转变数据,从数据来看,温度越高,在电场中,二氧化碳被电离成为单质碳和氧气的概率越大。
这个现象,倒是容易解释,主要是原子和电子,在高温下自身的活跃度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化学反应,都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
而温度越低,则原子电子活跃度越弱,不容易和其他化合物发生反应。
但是真正让谢清在意的数据,是这份数据中,其中几个转变过程中,出现低温高分解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