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的行业氛围
星星之火的行业氛围
纽约的科技行业要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推动。紫微星要过来抢先布局,最重要的就是要布局人才。
这不是周不器的个人发明,是整个美国的科技文化就是这样。
像微软、苹果、甲骨文这种大公司,每年可能要收购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小公司。很多时候并不是觉得小公司的产品好,而是觉得开发、运营这款产品背后的团队厉害。
收购完成之后,很多时候就是把他们的产品给放弃了,把这个团队收编到自家的业务里。
与其说是买公司,不如说是买人才。
紫微星国际进入硅谷的时间太晚了,很难跟那些根深蒂固的硅谷巨头抗衡。除了对华裔群体有着很高的吸引力,在其他的族裔面前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东海岸就不一样了。
硅谷巨头还没有重视这块市场,苹果、谷歌、微软这些大公司们只是在这边安排了办事处,做一些销售类的服务。
这就是“紫微星系”的机会!
率先进入这片市场的紫微星国际、畅游和Spotify,就可以率先出手把这片地区的高级人才都拉拢过来。
然后,把触手伸进大学校园里去布局,去跟计算机系的学生们开展更多的实践项目,甚至可以模仿校内网,搞一个“大学校园孵化基地”。
这还不够。
还要买买买。
陆器道:“接下来,我们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要重点关注纽约市场。最好把纽约所有优秀的IT创业项目都抓在手里。”
周不器很支持这样的看法,“能买就买,不能买就入股,先把这个势力范围圈定起来!”
获得了大老板的支持,陆器和琼斯就很高兴。
然后,琼斯就拿出了一份材料,“这是我筛选过的,发生在纽约的20个优秀的创业项目。”
周不器一般很少看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