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因意外死在化学研究中的科学家绝对要比物理等学科多。
原因连傻子都知道,不经过实验,谁也无法预料研究中的东西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近代,因为各种仪器设备的齐全,化学研究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但是安全防护还是要做好的。
穿戴好所有设备,钟子星与一群研究员进入隔离间。
整个被隔离的实验室一入眼,除了边上放着的常用研究仪器之外,天花板与地面纵横交错着一根根粗大的白色管道,密密麻麻几乎占据了整间实验室一半的地方。
这些管道都是氟化氢这种气体流通的地方,在部分管道接口处还有一个个密封的器具,用于存放氟化氢与水相溶时形成的特殊腐蚀性材料氟氢酸。
玻璃、单晶硅等半导体的蚀刻、加工,用的就是氟氢酸。
“开始了……”钟子星作为此次试验的指挥者,立刻让实验室众多人员做好准备。
十个一组,分布在每一个环节,开始氟化氢的生产。
事实上,氟化氢的生产同样不困难,甚至可以用简单来形容。
步骤就是用萤石与硫酸进行反应,释放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氟化氢,然后再用水溶解氟化氢,形成氟氢酸。
要说技术含量与工艺含量,比起光刻胶、氟聚酰亚胺低了好几个层次。
但是,这一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那就是生产出来归生产出来,是不是工业级氟氢酸,是否可以运用到电子行业,那就有待考究了。
我国萤石的储备与南非并列世界第一,原料上不难找,氟化氢的化工厂也非常多,可是生产出来的还是与脚盆鸡存在显著差距。
这就要提到提纯工艺了。
利用氟化氢挥发性与沸点,采用采用精馏、蒸馏、亚沸蒸馏、减压蒸馏、气体吸收等技术对氟化氢进行纯化。
“把三价砷氟化物氧化成五价,不要让它跟着氟化氢一起蒸馏出来……”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