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的故事,共同编撰成了《幽明录》,对后世影响极深。
连蒲松龄老爷子写《聊斋志异》的时候,也受到了《幽明录》的影响,其故事中的《续黄粱》便是有《幽明录》的影子。
自此以后,地府与人间的联系似乎紧密了起来。
加上佛教由天竺传入华夏,带来大量的佛门典籍,而且开始与华夏本土互相融合,因此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可谓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逐渐地衍化之后勾勒出了现在世人对于地府的架构。
《洛阳伽蓝记》、《冥报记》,这些都是世人了解地府的不可多得的好书,但都是半信半疑,并不全信。但要说什么时候真正开始对那个世界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深信不疑,那要数在南朝梁时期发生的一件大事了!
要讲这件大事之前,就得先介绍一人。
此人名为陶弘景,道门上清派的重要人物,至今上清派中还供奉着他的神像。而他本人更是厉害,他就是茅山派的祖师爷!
陶弘景,南朝士族出身,十五岁作有《寻山志》,向往隐逸之士的安逸生活,逍遥桃源。二十岁时为侍读,后拜齐高帝下左卫殿中将军,走入仕途。
后三十余岁时拜道门中人孙游岳为师,入道门之中。永明十年辞官不做,隐居句曲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自此为一派宗师。
梁武帝即位后,多次请他出山均被拒绝,无奈之下只得频繁派使者前往山中请教,山中书信往来络绎不绝,世人感慨奇景,遂称其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整理道门经典,开宗立派,为道门一代宗师。但要说真正奠定他道门宗师地位的,那还要数他在梁武帝时期的一件大事!
梁武帝大通二年,陶弘景以卜算之术算出丰都罗山之上不日即有紫气运生,遂收拾行囊前往丰都罗山,在丰都罗山之内寻得一块石碑,上书两个大字:《真诰》!这便是道门经典《真诰》的前身。
后陶弘景集合道门经典,将《真诰》重新编撰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