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你要说什么。《血脉论》读过吗?”
“看过几眼。”陆德迁不好意思说他全文通读过两遍,含含糊糊地说道。
“你啊!”陆德善哈哈大笑,随后又道:“圣人都替你想好啦。我就问一句,去年的新毛衣,与十年前可有不一样之处?”
“似乎——软和了一些?”陆德迁不确定地说道。
“然也。”陆德善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育种的作用,也是这本《血脉论》的核心。王雍一介无名之辈,凭借这本书平步青云,而今是少府监,将来入政事堂,也并非遥不可及之事。”
“其实,这本书所起的作用,又何止羊毛?”
“北地培育出了许多新品果蔬,产量惊人。”
“奶牛用葡萄酒渣喂养之后,产奶激增。”
“黑麦、甜菜广泛种植于原本的苦寒之地。”
“就连小麦、粟米等作物,都在一代代选育良种。”
“挽马、驮马、战马,适应不同气候、力大无穷的犍牛,等等,太多了。”
“更何况,出海捕回来的鱼,价甚廉,买得起的百姓很多。有鱼吃,吃掉的粮食自然就少了。”
“圣人可是从农业改革起家的。”陆德善最后说道:“他做事,一环套一环,思虑周密,造福万家,岂是一个‘淫人妻女’的武夫那么简单?”
“这……”陆德迁一时语塞,良久之后抱怨道:“圣人光造福北地,却不给咱们江南士民半分好处。”
“我听闻十多年前,司农寺就在襄阳选育稻种了。”陆德善瞥了他一眼,说道:“攻取淮南之后,司农寺又在南京、广州、安南等地搜罗稻种,选育优化。你若有心,不妨问问那些同窗好友,谁家里在南京做官的,看看能不能弄到新稻种。若有,便造福你家那些耕夫了。‘修身齐家治国’,你也算做到了一条。”
“听三哥话里话外的意思,是真心服膺今上了?”陆德迁问道。
“圣人在修《同光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