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崇尚严谨的科学研究范畴。
再次将论文完整检查了一遍,更改了几个语法错误之后,宁为打开了《自然》的投稿系统,第二次给这家世界级的期刊投稿。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宁为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未来也要给这位卢卡森•弗兰德好好上一课。
当然,这还需要些时间。
做完这一切之后,宁为没有立刻休息,而是从电脑里调出了湍流算法的源代码。
感谢卢卡森·弗兰德给他上的这一课,让他明白了即便是在学术界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么值得尊敬,所以在投下一篇针对湍流算法且需要用到算法源码的论文之前,很有必要做一些防范。
他还在计划着给别人上课,可不想被人再给他上第二课。
更别提学术圈尚且能如此之苟,那么具体到了应用,那可是真正跟一个产业跟现实利益直接挂钩的技术,如果继续实诚,大概下场就是被吃得连渣渣都不剩,还会无话可说。
所谓专利、所谓著作权,更多的只能防住君子。毕竟哪怕人家真侵权了,他也没那个时间跟精力去跟人打官司,科研人没那么闲。
所以只能让自己先把小人做足了。
鲁师兄举的那个例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也还好鲁师兄那位朋友遇到了个有良心的导师,如果换了个心黑点的导师,大概会直接被吃到尸骨无存吧?
当然,在源代码中做手脚其实极为考验功底的。
如果人家真想盗用某个软件产品的源代码,自然会有许多工程师先将这些代码分析透彻了,才会开始下一步。
既然并不是所有的论文审稿人都值得信任,那么这一步不但要做,还要小心谨慎。
思考了很久,宁为决定在源代码中加上三层验证手段。
第一步宁为打算在主函数中加入几个在特定情况下会有特定返回值的方程,如果源代码没有更改直接使用,他只需要对目标设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