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带了学童来伺候客人,是辱没了读书人的名头。
&ep;&ep;但小童们早就被嘱咐过,正好被问询的又是赵三生,他开口就道,“我们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承蒙京华堂不弃,收入学堂,供给吃用,教授读书明理。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先生有差遣,自然要遵从。更何况,利用闲暇之余出来做事还能赚工钱补贴家用。先生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今日来此,不但能帮助家里,还能增长见识。
&ep;&ep;最重要的是,故事会是听书听故事之地,出入之人即便不是饱学之士,但喜好故事之人,总是明世事知廉耻。我们在此做事,又怎么可能被羞辱?”
&ep;&ep;“好,这孩子当真是个明理的。”
&ep;&ep;“京华堂的先生是谁,居然能教出如此出色的学童。”
&ep;&ep;“好一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道理,饱读诗书一辈子都不见得有几人看得清楚明白。”
&ep;&ep;众人忍不住都是点头夸赞,原本心里还存了那么点儿的轻视,也都消失了。
&ep;&ep;这番话,很快就传到了林大山和林大河的耳朵里。
&ep;&ep;林大河忍不住拍了弟弟的肩膀,笑道,“你苦读这么多年,功名只考了个秀才,偏偏教出的弟子很多都是好苗子。不得不说,你这运气实在不错。”
&ep;&ep;林大山也是欢喜,应道,“都是好孩子,只不过家里贫苦,耽搁了几年,若是自小就开蒙,如今肯定会更出色。”
&ep;&ep;“放心,家里如今生意不错,待得过几年,咱爹肯定会扩大京华堂,更多孩子过来读书,机会也更多。”
&ep;&ep;“说起来,三哥,辛苦你照料生意了。倒是我,除了教书,什么也帮不上。”
&ep;&ep;“一家兄弟,说什么外道话。家里还指望你考个举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