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就好,我们吃用都在家里,要银子也没用处。”
&ep;&ep;“你们啊,少哄我欢喜,”董氏嗔怪的瞪了儿媳们一眼,“谁不喜欢银子啊,家里分你们的,你们就拿着,以后小子们娶亲,家里出聘礼,你们做婆婆的,总不能空手见儿媳,怎么也要给点儿见面礼。自己手里有点儿存银,也有底气。”
&ep;&ep;冯氏和刘氏这才不说什么,都是行礼谢过了婆婆。
&ep;&ep;当晚,林大海和林大江听媳妇儿说起,也是欢喜。倒不是他们多爱银子,但总是爹娘没有忘了他们对家里的付出,也在努力一碗水端平。对于老人来说,这就是特别难得了。
&ep;&ep;第二日,刘氏带了儿子坐了马车回县城,很是有些舍不得家里,但想想铺子人手确实不太够,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ep;&ep;结果到了铺子一看,赵三在忙进忙出,听得以后赵三来帮忙,她就笑了。
&ep;&ep;当晚,铺子里留了蒋师傅照管,林家人都回了老宅。吃了晚饭,老爷子叫了四个儿子进屋,商量了一会儿就出来同众人宣布。
&ep;&ep;以后,在铺子里帮忙的家里人都有工钱,林大河是掌柜,一月有五两,王燕和周心秀比照伙计的工钱,一月定了一两五,林华和林仁林义三个小子算半个工,工钱一两。
&ep;&ep;留在家里的众人,虽然不在铺子做活儿,但总是为了家里出力。林大海夫妻,每人每月都是八百文,林大江夫妻也是如此,林保和林荣五百文。林大山以后的束脩不必交给家里,算是贴补他苦读博功名。其余林护几个小子外加娇娇,一月一百文的零用。
&ep;&ep;至于所有人的吃穿用度,都从公中出,一季两套新衣衫。若是想穿的更好更多,就自己掏银子。
&ep;&ep;待得年底,看看家里的进项,还有分红。
&ep;&ep;明年开春若是开了木器铺子,随时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