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了进口汽车在日本的销量。
完全不同于在欧美市场被日本汽车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那些欧美汽车公司比较耗油的高档车型,反而在日本销量激增,渐渐碾压了日本汽车的风头。
甚至形成了初步的鄙视链。
开劳斯莱斯的看不起开凯迪拉克,开法拉利的鄙视开宝马的。
这种现象落在宁卫民的眼里,简直啼笑皆非。
不能不说,东西方市场这样彻底对调的冰火两重天,真是一场颇具讽刺意味的人间闹剧。
第二,是日本社会工资的普遍性大幅增长。
日本社会有个特殊的传统。
每年一到春季,日本的工会就会同资方进行以增加工资为核心的要求改善劳动条件的谈判,这被称之为“春斗”。
虽然和欧美强势的产业工会闹涨薪不同,这种“春斗”往往流于形式。
因为日本的工会小而散,而且很多是企业设立的“内部工会”。
可以说,日本工会在与资方的谈判中处于完全的弱势。
只要资方提出企业困难,工会就只有被资方牵着鼻子走的份儿。
实际上绝没有可能发展到工人进行罢工的地步,哪怕企业不涨工资。
否则安倍上台后也就不会被铁板一块的商界死不加薪的执着搞得焦头烂额了。
但话说回来了,1986年可不是日本经济下行的低欲望社会,反倒是日本社会就业率最高,金钱最富裕的年代。
就业率高就意味着人才变得稀缺,企业需要面对争抢人才的局面。
那么如果不涨工资,就意味着会丧失人心,甚至因此丢失人才。
所以2008年金融危机后,上台的安倍耗尽了心思,恨不得给日本企业下跪也没能做到的事儿,在这个年代一点都不费力。
1986年的春斗,许多日本企业都特别自觉,老板不但同意涨薪,而且还涨得不老少。
连中小企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