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富人吃得是饭吗?
不,他们吃得是身份,是猎奇心,是物以稀为贵。
尤其西餐界还常拿华夏没有顶级食材为理由,认为中餐因此理当价廉,上不得厅堂。
所以宁卫民也就更有一种为国争光的动力。
要找到这种米,并且尽力要把这种米保护起来,用来坑外国人的马内。
为此,他采取的直接行动是以坛宫饭庄的名义联系了农业大学,去跟业内专家打听胭脂米的详情。
这不问不知道啊,一问更是让他心热。
因为农业大学那边,还真有比较详实的资料,经过农业大学的教授介绍,处处显示出这胭脂米的来历非常。
敢情胭脂米全称为“御田胭脂米”,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作物,原产于heb省丰南县。
曾为清廷“贡米“。
康熙皇帝也曾亲自种植、培育,并在其个人笔记《几暇格物篇》中有记载,称这种稻米颜色红,米粒长,味道香,与一般红米不同,命名为“御稻米”。
后几经尝试,终于成功移植于京西,也就有了京西稻之称。
康熙培育了御稻米以后,除了北方,也倡导在南方推广。
康熙五十四年,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从其母舅李煦那领取御稻种一斗,开始在江宁推广,同时也在自家田里种植。
曹雪芹少年时也许吃过这种米,并在后来写进了《红楼梦》。
再等到乾隆皇帝下江南后,从江南带米回京,南方的胭脂米也就成了“紫金箍”了。
被种植在昆明湖畔,接受有“天下第一泉”美称的玉泉水的灌既。
因其培育难度大、产量小,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水来灌既,到了近代几乎近于灭绝。
后来,多亏我们的伟大领袖读红楼,看到五十三回写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由此引起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