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他们分头撺掇康术德和刘炜敬,都照这个做了一次,结果是超乎想象的惊喜。
敢情这样处理的肘子,露出的内皮不但没有任何毛锥,而且“哄气”全无。
特别是再用来做肘子菜,更有股特别的淡淡的焦香,口感高了一筹不止。
再后来,这法子也就惠及到了整个2号院和张士慧和刘炜敬的亲人们了。
张士慧甚至专门写了一封信,教给他远在异地的爹妈。
当然,像“红烧肘子”这样的硬菜,只是生活调剂的偶尔需要。
如果说这一手用处还不算太大的话,那么“张大勺”再传的几个几乎家家户户、日日餐餐都要用到的烹饪小窍门,可就真是功德无量了。
都是些什么呀?
首先就是怎么用味精。
味精这东西,其实就是谷氨酸钠。
最早是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
后来日本人意识到其中的商业价值? 率先创造出了工业生产的“味之素”。
直至传入我国后,是1921年吴蕴初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才彻底打破了日本人的垄断性经营。
从此,味精才以低廉的价格进入了普通民众的厨房? 和华夏饮食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不用多说? 味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这东西可以提鲜,增进人们的食欲。
还能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 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某种程度上? 它甚至拉低了鲁菜的技艺门槛? 打破了提香提鲜之法的技能约束。
想当初“味之素”的广告语,不就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吗?
实话实说? 这要比起当今社会的保健品来,还真不算虚假广告。
但正所谓过犹不及,什么事儿一旦过分就成了灾难。
要知道? 过去海外的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