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了灭占据半个山西的小小北汉国,后周和北宋两代王朝,先后大大小小的战打了二十多年。
大规模战役就有四次,才终于将其灭亡。
一来因为山西北部靠近游牧民族,是抵御北方入侵的前沿,像是雁门关,往北的云州等等,因为长期受战争锤炼,自古以来就能征善战。
其二就是辽国的支持,郭荣第一次大规模征山西打赢了的,可到后来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挞烈领兵南下支援立即被打得损兵折将,慌乱退出河东。
如果他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历史上老爹就是死在那时候,死在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手中,不过现在好了,耶律挞烈被他抓了。
后来除了小规模战争,赵匡胤两次征北汉,每次都兵临太原,然后辽国大军立即南下支援。
不过赵匡胤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两次虽然担心两面夹击没打下太原,但都在给辽国的援军造成大的杀伤。
所以到最后一次赵光义出兵,辽国不敢再派援军,辽国不救援,那北汉半个山西的地盘和人口根本撑不住。
而如今史从云觉得自己已经达到赵匡胤两次太原大战之后的效果了。
其一,北汉精锐尽损,北面的折德戾,杨继勋先后投诚,已经战略上南北对北汉形成包围。
其二,辽国经历前年大败大概率不敢出兵,他一战已经打出赵匡胤两次北伐太原的效果。
其三,山西中北部很多百姓是不愿意跟国主那样为辽国走狗的。
百姓对此十分不满,七八年第一次高平之战时,那时他是个无名小卒,就记得当地百姓很多希望周军取胜。只可惜那时官家根本约束不住军队,烧杀抢掠的事时有发生,加之强征粮食,让山西的父老乡亲大失所望。
其四,天下节度使需要震慑,北面新归顺的折德戾,杨继勋等人立场如何并不好说,如果此时强硬能起到震慑天下的作用。
其五,河北粮食连续三年大丰收,能够支撑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