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古以来帝王,都设立史官。
群臣所出谋略,都要全面记载,事关国家安危的缘由,得以秉笔直书,历代以来,名称不一。
记载人君言语行动,历代都有起居注;
记载将相治理国家,则自古就有时政记。
然后从中摘录事实,编成史书。这是因为史书的见闻,须有出处;编撰之时,要求详审。今日之左右起居郎,就是古之左右史。
唐文宗时,命史官执笔,立于殿阶螭龙首下,以记载政事。
到后唐明宗时,命端明殿以及枢密直学士轮流撰写日历,即送史官,以备纂修史书。
到近朝,诸事废止,史官仅凭各部门公文,史馆只取两省的制书,此外虽有采访询问,照例都不真实可靠。
自本朝先帝开国鸿运,以至皇帝陛下继承大业,诸多圣德武功,神谋智略,都是隐密不显,宫廷深奥森严,外臣不可得知,众官不能询访。
以后望将咨询之事,裁制之规,另命身边臣子,立时详细抄录,每当修撰日历,就让封好交付史臣,以期国家大事没有遗漏地记载,职责部门免除疏忽的过错。”
垂拱殿中,李谷正与官家侃侃而谈。
垂拱殿位于皇城中轴线偏西,从东华门入向西,如垂拱门就到,是皇城中的大殿之一,平日是官家处理公务,召见朝臣的地方。
大臣们与官家商议朝政事务,多数时候都在这里。
垂拱殿后方就是万岁殿,是官家寝宫,在后方则是皇后的寝宫,那便是内廷了。
李谷至今已经五十一岁,却还算健朗,说起话来中气很足,声若洪钟。
官家穿着普通袍服,听他说完后点点头,“李相公所言有理,往后便令枢密直学士每日随枢密使左右,记录言行,当天便送往史馆。”
“官家英明。”
随后,殿中冷场下来,等了一会儿,官家让李谷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