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那番话:“是的,我有罪,我承认我有罪。但我的罪,不是因为造反。我的罪,源于我是个傻、哔,居然相信有好皇帝,居然以为换个仁慈的皇帝就好了!”
当然,大顺现在要在刘玉走后,完成这个历史行程的人,除了要破除这些对旧事物的迷信外,还得完成早期转型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最好把蒸汽时代的重工业底子打好。
双重使命嘛。
显然,现在看来,李欗距离这个“背传统帝制最后一口大黑锅的最佳人选”,倒是诸皇子里,就经济和政策思路上,最接近的一个。
太子不大行。
倒不是说仅仅因为楚地激进政策那件事。
而是因为刘玉和太子之前深谈,发现太子真的连哪怕歪经的方法论的皮毛,都没摸到。
比如说,修路问题。
太子不是说不支持修路,也不是说不支持航运什么的。
相反,就太子在楚地的激进的改革来看,太子也并不反对支持基础建设和运输效率的提升。
但思路,和李欗完全不是一回事。
李欗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跟着刘玉的节奏,逆练老马的学问——剩余价值不是从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它在流通中实现。现在阻碍大顺已经拥有的那些可开垦的荒地,具备产生剩余价值的条件,最大的欠缺就是解决流通问题。而若能解决流通问题,即可具备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也就可以促使资本前往,以剩余价值为诱惑,迅速让大顺的成百上千万的“相对过剩的人口”,成为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工资劳动者”。
而要解决“流通”的问题,就需要搞基建、搞运输业。
要搞基建、运输业,就得发展重工业。
要发展重工业,就得琢磨资本从哪来,以及解决无形之手下资本不乐意往这些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上集中的问题。
而太子也支持修路,思路则更像是“修路好,所以要修路”。最多加上方便镇压、方便赈灾、方便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