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正确的事,就一定要做、一定会做呢?
现在皇帝忽然这么一问,他们顿时慌了神,这才想到,原来,朝廷是否做某事,未必是看这件事是否正确。
众人几乎均想,若真这样,那不是扯淡吗?之前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真正下了南洋,方才知道,若只是军事问题,南洋的荷兰人、西班牙人,何至于用得着二十年努力?
现在大好的局面,难道就是为了跑去马六甲一口通商的?
封存海军、裁剪海军……众人的前途呢?
一众人知道面圣的礼仪,不敢交头接耳,也不敢随便抬头——除非是重臣,或者皇帝亲信,否则下跪的时候抬头看皇帝,便可以视为“有刺驾之心”。
不能交头接耳也不能交流,这时候谁也不敢说话,只能等着李欗先说话。
李欗也知道,这时候自己非得说话不可了,只好奏道:“父皇,若真如此,儿臣以为,当据理力争!”
皇帝听后,忍不住大笑道:“据理力争?好一个据理力争!你据的,是哪家的理?”
“理都不同,如何据理力争?只会沦为争吵。甚至,从辩事,变为辩理。”
“事,可辩;理,焉能辩?”
“你们日后可去问问鲸侯,他在朝堂上,言辞激烈朝中皆知。然而即便如此,他可有一次辩理?”
说罢,皇帝又道:“尔等也都读书,朕不妨再教教尔等。”
“荀卿言:这世上,有四种真正的社稷之臣、国君之宝。”
“此四者,谓之谏臣、铮臣、辅臣、拂臣。”
“何谓谏臣?”
“君主有过、或者朝廷的政策错了。将要危害国家、有害社稷的时候。大臣看的出来,并且直言劝谏,把问题都说清楚。君主听呢,最好;不听呢,就跑路、辞官、隐居。”
“这便是谏臣。古代的箕子,大抵就是谏臣的代表。纣王不听,箕子就弹琴放歌以自悲,再不问国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