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那不是给人送菜的?
而这几个参谋确信,这就是在阿姆斯特丹的刘钰想要的“情报”。
只是,战术上普鲁士能不能赢,现在还难说。至少在这几个参谋看来,赢的机会微乎其微。
此时局势严重不利的普鲁士军队,果然率先用骑兵发动了进攻。
剩余的步兵,依托着查图西茨小镇,利用小镇上的房屋作为掩体,构筑工事,全然是一副放弃战术动作全力死守的姿态。
这种状态,在大顺这边的参谋看来,未必错,但也意味着只能依靠援军才能转守为攻。
没有炮兵配合、没有步兵快速跟进,就算骑兵冲开了缺口,那还不是很快就被奥地利人把缺口堵住?到时候冲击的骑兵,怕不是一个都回不来,失去了冲击力的骑兵,还想和列阵堵住了缺口的步兵对射?
“若是当年鼎盛的、训练最佳、军官比例最高状态下的青州军做奥地利军,这一仗该怎么打?”
思索着这种设想,在他们看来,若是大顺这边的军队来打,还是很容易的。
刨除掉步兵战术思想的差异,大顺军改后的炮兵思路绝对是世界一流的,至少在此时,应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建立了成体系炮兵的国家。
这种军事改革当然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延续着、吸取了欧洲这些年的战场经验。
在三十年战争之前,全世界都在为火器时代,尝试两条路。
一条是野战炮配火绳枪,依靠队列进攻和肉搏骑兵决胜的路线。
另一条则是明、顺延续的那种,舰用重炮配火绳枪配轻便大喷子炮,极力加强一线火力的路线。
多管火铳、轻便虎蹲炮、大抬枪、二人抬的小炮、瑞典皮炮,等等奇葩的设计,都是第二条路线的产物。
只是,实践出真知,欧洲常年的战争证明第二条路线是错误的。
但也直到二三十年前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燧发枪和刺刀投入使用,这两种战术思路才分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