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多人都松了口气。
内战谁都不愿意经历。
不管是什么情况,什么局面,内战消耗的都在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现在新帝刚刚登基,更是需要稳定稳定再稳定。
其实裴旻调十万大军兵临代州的行径,朝中诸多大臣都不大认同的。
他们觉得如此行径,太过激进,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闹成兵灾。
这也是大多文人特有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同时他们也奈何不得裴旻,现在裴旻权倾朝野,根本无法改变裴旻的任何决策。
裴旻却是清楚,藩镇的胃口都是给软弱的朝廷惯出来的。
朝廷越表现的怕事,边帅的口味就越大,野心就越大,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多。
如果今日纵容了张守珪,那么明日就会出现李守珪、王守珪,唐朝有十镇节度使,多来几个,朝廷哪里还有威信可言?
该强硬的时候,必须强硬。
没有人比裴旻自身更加讨厌内战,讨厌自己人打自己人,但绝不能因为讨厌而惧怕。真要打的时候,还得放开来打。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将损失降至最低。
裴旻得到张守珪入京的消息,并没有表现的如大多文武臣一样高兴。
这就是第一步而已,张守珪在东北当了十多年的边帅,实力根深蒂固,想要除去这个后患,还需要第二步,第三步。
目前,只是一个好开始。
不只是东北,整个唐王朝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宋璟出山,他还未开始整顿吏治,唐王朝的机构就已经开始快速运转。
宋璟治吏手段惊人,他不只是针对那些无能的官吏,对于那些有能力的,却不愿意用心干,渎职怠职的官员也毫不留情。
那些原本因为李隆基的放纵,松懈下来的官员,一个个都收了心,不敢在早退晚到了。
这官员一认真,整个王朝的行政就变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