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离的不远,本因一到回去。
但是两人转了一条街,宇文融便与崔隐甫道了别。
崔隐甫看着宇文融离去的方向,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身为官场老油条,很多事情他明白,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说。
宇文融直接去了李元的府邸。
“李相!”
宇文融恭恭敬敬的给李元行礼问好。
在庙堂上混迹,除了别个孤臣,想要不拉帮结派是不行的。
而且因为理念的关系,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就会走到一起。
就如李元、宇文融。
李元、宇文融都不是奸佞,宇文融功绩前文已表,是一员干吏。
而次相李元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好人物,谨慎笃厚,年青时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县令、润州司马。政绩突出,颇有声誉。后来调到了长安任职,担任万年县令。他征发赋役,以公允著称,被擢升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
当时,王公贵戚都在渠岸建立碾,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李元命吏卒将其拆毁,使民田得到灌溉,深受百姓称颂。
开元十三年,户部侍郎杨、白知慎因失职被贬为刺史,唐玄宗让公卿大臣推荐可以接掌户部的官员。
百官众口一致的推举李元,可见李元的官声确实非凡。
两人都为大唐,为百姓干了不少的事情。
但是李元、宇文融都不喜战争,觉得对外战争劳民伤财,毫无意义。
与其用高昂的钱财养军,不如将这些钱财用之于民,给百姓带来富足的生活。
军队自保足矣,根本无需对外扩张,显示武功。
故而两人一并与张说一党对峙,相互争锋。
李隆基也有意维持这种局面,谁也奈何不得谁。
而今因为王的意外崛起,张说给扳倒下台,两人就开始筹谋合计了。
趁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