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并不算强大,作为一个囊括了了靺鞨、高句丽、汉、契丹、奚、突厥、室韦等民族综合的大杂烩国家,有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不论底蕴实力都没有办法跟裴旻的对手吐蕃、突厥、突骑施这样的老牌异族相比。
但张守珪就是跟裴旻齐名,入京述职的那些日子,还得到了李隆基的特别款待。
靠的是什么?
军功!
张守珪打的胜战可以甩裴旻十条街。
裴旻指挥的战役十根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吐蕃入侵战、洮州防御战、广恩诱敌战、收复河西九曲战、北地突厥歼灭战,再就是西域围歼突骑施,也就是六大战役。
而张守珪与渤海国打了八九年,每个月必有几次捷报入京。
细数起来,裴旻打的胜战还比不上张守珪的零头呢。
可明眼人谁看不出来,论及含金量,张守珪所有的战功加起来都比不上裴旻指挥的任何一仗。
除了吐蕃入侵战的被动以及身份权力的原因,裴旻控制不了局势,余下几战都有着极深的战略意义,每场胜仗都能给唐王朝带来极大的利益。
裴旻是有目的根据战略而战,张守珪却单纯为了胜利而战。
双方几乎不再一个档次上的。
但就是这样,张守珪一样如裴旻齐名。
足以表明了李隆基对于能够立功能够打胜仗的将军是何等的优待器重。
而且开元朝迄今为止庙堂上的宰相换了一轮又一轮,但身怀功勋的大将却如常青树一样,地位巩固。
鲜于仲通很清楚的意识到面对李隆基这个皇帝,军功是最快晋升的捷径。
鲜于仲通这么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挑起唐王朝与南诏的战争,为自己累积军功……
**********
另一边皮逻阁不疑有他,直接鲜于仲通视为自己的贵人,乐不可支的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抱着唐王朝这大腿,果真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