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功。
在这个时代,没有比从龙之功更快的升迁方式。
明晃晃的例子就在面前,裴旻!
如今大唐王朝的第一边帅,两镇节度使凉国公,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从龙之功?
要知道当年苏定方五百破阵,北击东突厥,西灭西突厥,战功是何等彪炳,但以他的资历成就,年至六十,才给封为国公。
而裴旻不满二十,初出茅庐,就是凉国公。
此间差距,何须多言。
若跟着王忠嗣,就算后来派上用场,身上也少不了刻上王忠嗣的烙印。
皇甫惟明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接受的,再次说道:“而且在下觉得王忠嗣由裴国公一手培养带大,而且此人极为孝顺。裴国公当年不顾艰险,顶着得罪满朝宿将的压力,为其父王海宾正名。此恩此情,等同再造。现今裴国公虎踞陇右河西,雄心勃勃,已经难治。殿下若登大宝,首要之事,必是减除此祸。王忠嗣未必就如殿下心念一般,站在您这边。”
李嗣升也察觉到了皇甫惟明的心思,并不点破。
而且皇甫惟明也说中了他的心坎。
李嗣升向来瞧不起自己的太子二哥,也料定他这太子之位当不了多久。作为继太子之后第一顺位的继承人,李嗣升几乎就将那宝座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他自诩精于帝王之术,实在想不通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会这般信任一个外臣,给他如此巨大的权力。
即便此时此刻李嗣升还不是皇储,已经开始忌惮裴旻的存在了。
李嗣升道:“即是如此,那孤王想办法提拔你为谏官,这点本事,孤王还是做得到的。”
皇甫惟明眼睛一亮,谏官地位并不高,但有一点好处,能够上书言事,能够有足够在李隆基面前表现的机会。
相比跟着王忠嗣混,不如留在京师。
皇甫惟明肃然道:“谢殿下体恤,皇甫惟明绝不忘殿下栽培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