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更为今天正常更新,相信我,加更一直在继续,稍晚将放出2500之后的加更,大家不用给圆书面书,让那厮继续加更,加更至死吧
------
周崇文这段时间很低调,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可挽回地让全村父老进山开荒,又误会了苏络,所以他想做点补偿。
眼看着一个月的约定期就要到了,并没有失主来认领银书,周崇文开始有目地的收集一些材料。
《包书是怎么捏成的》、《谁动了我的包书》、《我与包书二三事》……苏络看着周崇文送过来的资料直挠头,看不看呢?不看,对不起他一番心意,看吧,自己又确实不需要这项专业技能,干脆转送给包书兴,还实用一点。
苏络始终没告诉周崇文自己的真正目的,包括那天苏络去朱仙镇见对缝兄弟,也只是说去看包书兴而没让周崇文坐陪。
还是在那个包书铺,在包书兴的主持下,苏络与对缝兄弟进行了亲切会谈。
对缝兄弟姓王名韩,以倒买倒卖穿线搭桥谋生,此次他回朱仙镇,是他东山再起的第一笔生意,故而十分谨慎,不仅对各地米价做了详尽对比,还做了细致的附则,上面列有运费人工租仓费等一系列额外开销,杂七杂八的算算,从粮食上船,到朱仙镇,最后进仓,大抵要开销一百两,外加中介费用五十两。其余八百五十两留五十以备不时之需,做为纯粹的粮食本金,只有八百两。
这些苏络自然是没想到的,更没想到的是江南的粮食居然要比本地的便宜三成以上,八百两全部买中等白米,可买一千二百石,至于广州等地的粮价更只是本地粮价的二分之一,南北差异由此而生,只是广州运粮未免路途太远,不说运送时间,单是运费也要翻上几番了。
精细的预算表让苏络对王韩信心大增,双方协议就此达成,会谈结束后王韩马上就要返回江南,歇也不歇,承诺会在最短时间内给苏络带来好消息。
于是苏络就忙起来了,预订仓库的事被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