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釜底抽薪,对着一群勋贵们,一顿狠拍,众人全部都老实了下来,说说也是,如果为了赫比察去跟郭烨斗上一斗,倒也不无不可,但是,为了给已经是死人的赫比察出气收拾郭烨,而得罪了醇郡王,那可就大大的不值了,傻子才回去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更何况,现在很明显议政王是要偏袒郭烨的,得罪了醇郡王,在让议政王给自己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才是更加的得不偿失了,貌似现在议政王要想收拾一个权贵,根本就不用费多大力气!
勋贵们一个个全部都耷拉下了脑袋,唯唯诺诺的听着奕譞的训斥,老实了下来。
奕譞在满人中的威望还是非常高的,有了他的出面,大部分勋贵们不在折腾,剩下的,锐气已失,两宫太后跟奕忻完全可以弹压下来。
问题恰恰出现在了那群清流的身上,所谓清流,那就是一群身在翰林院与御史台的粪青,这些人看不惯一切政事,见人就喷,更何况现在郭烨还围攻八旗驻防营地?一群监察御史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一份份奏章不断的递到了奕忻与两宫的桌案前,即便是大学士倭仁极力沟通,希望能够将事态平息下来,但是以太子侍讲、左都御史李鸿藻为首的清流们严词拒绝,一定要将祸国乱民,目无纲纪的郭烨给严惩不贷!
是故,虽然满洲的勋贵们撤退了,但是御史台的弹劾火力丝毫不减,反而显得更加的凶猛。朝中竟然出现了事主放任不管。旁人抱打不平的怪像。
只是。没有勋贵们闹事,仅仅是一群言官御史们口诛笔伐,想要让两宫跟议政王下旨严办山东巡抚郭烨,那可是难上加难,奕忻怕的是勋贵们闹事,却不是怕一群言官们挑刺,这群不闹事才不正常,他们只是为了显示出自己并没有吃朝廷的闲饭而已。让他们闹去吧,最终还是不了了之的。
就在朝中乱作一团的时候,这位山东的封疆大吏郭烨大人,却是带着一支卫队从山东晃晃悠悠的离开济南,赶奔京城。
从两宫下诏,召郭烨入京,到现在郭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