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耿况、耿舒父子俩平定张晔之乱期间,刘秀和谢躬在邯郸也爆了较大的分歧。分
歧点就在于赵国郡太守的问题上。刘秀的意思是,刘林为赵王,理应治理赵国,而谢躬的意思是,刘林这个赵王可不是刘玄册封的,而是伪天子王郎封的,当然不被承认,说白了,现在的刘林就是白丁,凭什么治理赵国郡,赵国郡太守,理应由朝廷来任命。
赵国这个地方,面积很大,但却地广人稀,境内只有三座城邑,一个是襄城,一个是易阳,再一个就是邯郸。刘
秀和谢躬对于让谁来治理赵地这件事,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其
实,刘秀对刘林的印象很一般,甚至称得上非常之厌恶。王
郎在河北的作乱,归根结底就是刘林一手造成的,还有刘林提出决堤河水,淹没河东的意见,也足见此人心思之歹毒。刘
秀之所以为刘林据理力争,争取让他来治理赵地,主要是做做样子罢了。其
一,可以进一步拉拢刘林、刘接、刘杨等河北的刘氏宗亲,让河北这里的刘氏宗亲都能站在自己这一边,对自己给予支持。其
二,他知道此事谢躬一定会极力反对,如此一来,亦可进一步让河北这边的刘氏宗亲与刘玄产生分歧,进而让他们更加远离更始朝廷。做
到刘秀这个位置,考虑的已经不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体的全局。他
想在河北彻底站稳脚跟,离不开河北刘氏宗亲们的支持,而且河北刘氏宗亲这股势力,也是他完全可以争取过来的。
刘秀极力为刘林争取赵地的治理权,这不仅让刘林大受感动,也同样让河北的刘氏宗亲们大受鼓舞。以
前,河北的刘氏宗亲,大多以河北三王马是瞻,可是刘林心眼太小,没有容人之量,刘接心计太深,就连周遭的同族宗亲也经常算计,而刘杨则是胸无大志,偏居一隅,缩在真定国,不太管事,可以说能量最大的河北三王,都不太得人心。不过刘秀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