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距离西海以东二千余里的益州蜀郡锦官城公署,诸葛亮端坐案前,奋笔疾书。
一个月以前,当曹丕弑君篡汉的消息传到汉中时,他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旋即修书召集边关的臣僚将士各司其职,他自己亦火速启辰返回蜀中。
汉中王刘备闻知此事后,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他本人也因此忧虑过度,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诸葛亮。
想到眼前错综复杂的局面,诸葛亮放下手中毛笔,揉了揉太阳穴,轻轻叹了口气。
朝政好处置,身体也易打理,但自古最难收拾的,唯有人心。
何为人心?
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预言王朝更迭的谶语,有一句尤为惊心动魄,惹人深思——
“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自前汉武帝以降,这句谶语就开始流传,到了黄巾之乱、群雄并起后,更被时人讨论解读,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当年淮南袁术曾说过“吾字公路,正应其谶”,于是在得了传国玉玺后,悍然称帝,建国号曰“成”。
当然,袁术称帝之举已被证明只是一出闹剧。
但洞察世情的诸葛亮早就知道,在益州,在汉中王和他的眼皮子底下,活跃着一群天下闻名的谶纬术士,其中当以董扶、任安、周舒三人执牛鼻耳,左右着蜀中世家百姓的舆论与人心。
三人中,董扶地位最高。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剿灭黄巾叛乱,汉灵帝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以宗室刘焉为益州牧,史称“废史立牧”。
刘焉即刘璋之父,传闻他自求出任益州牧,就是听信了董扶“益州有天子气”之言。
诸葛亮知道,益州或许有天子气,但刘焉、刘璋父子并没有天命眷顾。
董扶之下,论声望,便属任安为先,此人不但学术有名,也以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