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盟始终如一的支持!兄弟们的票赏也很猛啊!)
江岸上的这支军队,就是赵构最后的翻盘力量——驻守建康府的御前右军八千将士,其都统制正是张俊。
赵栩接手政权之后,整个南宋,有三支比较大的军事力量,分别是刘光世的御前巡卫军、张俊的御前右军、王彦的八字军。其中以刘光世的御前巡卫军人数最众,约有两万余人;张俊的御前右军次之;而八字军虽然战斗力最强,但主帅王彦去职,更连家眷一道被遣送到东京,剩余不到七千人的八字军已经分裂,谁也不服谁,叫谁来管都不行。
赵栩本有心让爱将郦琼出任八字军都统制,未料想天诛军突兴北伐之师,原八字军老帅王彦被激起雄心,亲自出马到南宋军中挖墙脚,一下整去了一多半,还多为精锐。最后剩下不过二、三千羸弱之士,留在南宋。这点人马,就算郦琼愿要,赵栩也不愿给啊!其余各府州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有好几万人马,但多为厢军,没什么战斗力可言,赵栩可不想弄一群老弱残兵给手下心腹,于是,只能将主意打到另两支“强军”(相对南宋各地厢军而言)身上。
对这两支军队的主将,赵栩采取的是一个拉,一个打的手段。
拉,刘光世。
刘光世出身将门,早在北宋末年。就官至奉**承宣使、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之职。更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至建炎初,以功升领奉**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此时更官至太尉,达到武官极致。尽管此人打仗本领乏善可陈,出了名的“恐金刘三”,但人家资格老,根子硬,又善于抓兵,对这样的军阀。赵栩还真不敢随意乱动。
打。张俊。
张俊草根军伍出身,由一个大头兵,慢慢立功晋升,官阶到武功大夫。总算熬成中级将官。最后在靖康年间。以几百残兵。投靠对了主子——时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从此风生水起,官越当越大。兵越聚越多。最终以勤王平苗刘之乱,及助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