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慢悠悠过去,转眼已是嘉和十年春。
赵国公府大姑娘阿荇,虚岁已满四岁了。因出生时国公夫人早产约一月,阿荇生来便底子薄,个头也比同龄的孩子小。
作为当朝国公爷的嫡长女,且生而有不足之症,阿荇颇得父亲偏爱,真可谓有求必应,除一事例外,那便是入学。
当年接生时,宫里来的御医曾言:阿荇这身子,弱是弱点儿,好在照顾得当,并非调养不好。只需留心在她五岁之前,隔日便按时服用些滋补的汤药。久而久之,这先天的亏损,也能补得回来。还有便是,小姑娘会翻身之后,不宜久坐。需多动动骨络,舒活精气,汲取养分,夯实根基。
阿荇脑子随了她父母,异常聪敏。小小年纪,便懂得效仿大人的言行。尤其喜好模仿她娘亲,爱跟她娘做一样的打扮,穿鹅黄的裙裳,簪素净的绢花儿,戴小巧的耳坠子……连她娘好读书这一点儿,也不曾漏过。
可是当她撒娇央求她爹许她如同阿兄那般,进学堂读书识字的时候,头一回,她爹抱着她,沉默半晌,任是轻言细语,好生与她讲道理。只道是她年幼体虚,此时将身子将养好才是正事。进学一事,待她满了六岁,再提不迟。说来说去,就四个字儿――此时不许!
阿荇小姑娘大失所望,又跑回她娘面前一边抱怨,一边讨巧卖乖。
可惜却是,她娘笑眯眯看着她,用手戳戳她额头,只问她爹准不准。若是她爹准了,自是凡事好说话;若是她爹不准……纵她今儿耍小姐脾气,地上打滚儿,这事儿也办不成。
两头碰壁的小姑娘,头一回遇上这么受“委屈”的事儿,顿时便有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心酸。垮着脸,抹着眼睛,呜呜大哭起来。
四岁的小娃娃不似她娘,打小就娇生惯养。聪明的以为,只要她一哭,爹爹跟娘亲必定得心疼她。
可惜这回这如意算盘,落了空。不止她娘不答应她非要跟着阿兄去学堂凑热闹,还丝毫不留情面,直指她非是一心向学,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