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上显示的简线图,是溶侵液配套的设备反馈回来的信息数据。
它通过检测溶侵液和地底的特殊辐射,来确认灌注入矿区里面溶侵液的信息,检测溶侵液里面的铀离子浓度、位置、聚集点等信息,进而为后续的溶侵液回收提供保障。
不然就韩元这种随便打几个洞,然后将溶侵液灌倒地底开采的方式,怎么都不科学。
原地浸出法可没那么简单。
用这种方法开矿有不少的条件,比如矿体内存在溶液循环的条件、比如顶底板岩层中的渗漏现象少、比如矿区内没有超级裂缝、底下河或空洞等等。
条件不符合的话,要么开采不出来,要么你的溶侵液灌进去后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没有这种设备,韩元就不会采用原地浸出法来提炼地底的铀矿了。
原因很简单,溶侵液灌下去后他找到侵蚀后的铀液在哪里。
矿层在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而溶侵液要流过整个矿层,最后会在多深的地方,会在哪里聚集他拿命找啊。
不过在有了溶侵液配套的检测设备后,就方便很多了。
只要不遇上地下河将灌到矿区内的溶侵液带跑了,随便怎么浇,他最终都能找到完成反应后的铀液,并将其抽上来。
中级工业设备的强大之处在矿物的开采这一方面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看了一眼显示屏上的图案,韩元知道,按照这种速度下去,大概还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抽取第一批的铀液。
这个过程中还得希望天气良好不下雨,不过时间还得往后拖。
毕竟他依靠勒落三角飞行器来给整个抽矿过程提供电能,而飞行器的电能来源于太阳能发电板。
关掉显示屏,从冰箱里面摸出来点吃的当做早餐后,韩元坐在了书桌前。
这两三天的时间飞行器不能挪动,他也干不了别的,只能学习和记录。
正好,借助这个机会,韩元想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