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刻机、有设计好的电路图、有单晶硅晶圆等各种材料,还有脑海中的各种知识信息作为辅助,韩元很顺利的就将控制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需要的各类功能性芯片制造出来了。
存放在钢筋厂房内良久的电推进发动机再一次被拖了出来。
安装控制设备,连接信号线路,控制开关安装、调节开关安装、功率变频器安装、功能性芯片连入.....
各种之前就已经制造好但没有安装的电推进发动机的相关控制零部件被韩元整齐有序的安装了上去。
紧接着的就是再次测试。
冷吹风试验、水力模拟试验、电力供应不稳定性检测、发动机抗极限温度检测、矢量角度变化检测、功率输出变化检测.......
这一次,各种能做的基础检测流程全都走完,足足花费了十五天的时间。
相对于上次检测电推进发动机不到四天的检查流程来说,这一次的检查流程时间多了数倍。
而且这还只是能做的基础检查,想剩下的一些需要专业高精密及电脑辅助的检查都没做的。
比如针对发动机全流程参数测量采用的受感器及传感器,韩元就没制造这两个。
不过他使用了各类探针进行代替。
又或者‘多分力试验测试’,这个就干脆没做,因为条件不够,没法做。
做这玩意需要通过高运算的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操控和数据分析。
目前韩元上哪去弄一台高运算次数的计算机过来?
就算有,数据分析系统编写出来也能弄死个人,时间上压根就来不及了。
事实上,他针对电推进发动机的检查和测试,完全是属于残缺的。
一台真正可以应用到飞行器上的发动机,在测试流程上可比他做的这些严格多了,耗时也不知道多到哪里去。
就比如华国,一台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中,用于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发动机最少需要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