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村曾经是远近有名的贫穷地。
方圆百里,但凡家庭条件好点的女人,都不愿意嫁到这里。
即便人出于真爱,义无反顾地在宝珠镇扎根落地,但在之后的婚后生活中,大多数人也免不了陷入柴米油盐的琐事争吵当中。
好在,这一情况在十年前,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黄土村出了一位有出息的大善人。
他叫黄鸣山,从小家境贫寒、六亲无靠,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若不是隔壁邻居好心救助,早就饿死了无数遍。
他十二岁那年,村子里来了一位收古董的外地人。
他抓住这毕生可能仅有一次的机会,向这位外地人提出请求,希望能够成为对方的学徒。
或许是看上他的机灵,也或许是怜悯他的处境,又或许是单纯经不起他的百遍渴求,那位外地人最终答应将他带在身边,教授他看玩古董的技巧。
他一去就再无音讯。
等村里人再次和他见面的时候,距离他出走黄土村,已经过去了接近二十年。
此时的他,已经成为身怀大富的商人。
感念于当初邻居的饭菜恩情,也感念于当初村老对自己的多加照拂,他在回村的第一时间,就独自出资修建了一条通完外界的水泥马路。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道理诚然是至理名言。
黄土村本身也有一些特产,在交通顺畅之后,村人在他的牵桥搭线之下,成功和外界的经销商签订合同,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今,十年过去,黄土村早已不再依赖于当初的特产销售。
打通了外界通道的他们,赚取钱财的手段更为灵活,真正意义上摆脱了贫穷地的称号。
然而,当初不遗余力帮助他们的黄大善人,其家境情况却急转而下,不仅没有稳住原本的富贵,反而变得愈发落魄。
他以古董起家,最后却也因古董而差点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