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为了离间自己的敌人们,他故意让人将那些报告都送到了维也纳,交给了亚历山大一世沙皇。
沙皇气得七窍生烟,但是为了反法大局,他忍了这一口气,当着梅特涅的面把信都烧掉了,然后表示自己以大局为重,大家先剿灭元凶祸首拿破仑再说。
而英国和奥地利为了再度对抗拿破仑,不得不选择迁就沙皇的野心,几乎答应了沙皇的绝大多数要求。
于是,1815年随着拿破仑的落幕,沙皇成为了最大的胜利者,俄罗斯依靠着吞并波兰,在欧洲腹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离柏林只剩下了一百多公里,奥地利帝国的腹地也暴露在了俄国面前,几乎形成了泰山压顶的架势。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当时闪耀的群星们现在已经渐次凋零,卡斯尔雷子爵于1822年因为精神病发作去世,亚历山大沙皇于1825年死去,如今两国的掌权者都已经换了一茬人,但是当初的野心、当初的矛盾,却还是原封不动地延续了下来。
俄罗斯在欧洲的步步紧逼引起了英国的惊恐和忌惮,但尚不足以成为迫在眉睫的威胁,但是俄罗斯在高加索和中亚的扩张,却越发让英国人坐立不安,因为这直接威胁到了他们视为帝国最宝贵资产的印度,而为了保卫印度,英国是会不惜一切代价的。
正因为如此,英国人眼中的假想敌也必然在慢慢地转移当中,俄罗斯已经取代了元气大伤的法国,成为了英国人最大的威胁。
1814年的阴谋,塔列朗亲王就是当事人,所以他自然比任何人都能够敏感地察觉到其中的形势变化。
而这种变化,就是他施展外交妥协的空间了。
在塔列朗亲王陈说利害之下,年轻的瓦来夫斯基伯爵也渐渐地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而对他此行的信心,也逐渐高涨了起来。
“我明白了……是的,我们可以借助他们对俄罗斯的忌惮来化解他们对波拿巴家族的仇恨,只要有利益,英国人是从不记仇的。”他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