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无线电导航点的建造颇为仓促,不过设备倒是现成。早在牧野昏迷时刻,已经将一套仿制德国的“瘸腿”系统运往了菲律宾,当然企图没有牧野目前规划的这么大,只是作为试验和一般导航,避免飞行员错过岛屿那么大的目标。现在第二套设备,被迅速部署到了越南南方。
在攻击前,唯一的一次试验,由一架一年前,在菲律宾缴获并修复的b17轰炸机进行,当然试验的另一个目标,是试验b17轰炸机渗透盟军战线的可能性。这个时代的空中管制仍然潦草,也没有敌我识别装置。目视识别,几乎是唯一的办法。为了测试这个项目,日军大胆进行了白天渗透。
飞机在云层上进行完全不依靠地物地貌判别的飞行,期初依靠罗盘和传统的无线电偏振测量,沿着大致笔直的航线飞行,随后在进入越南上空后,飞机捕捉到了第一个修正信号,由于波束约束在非常狭窄范围内,所以足够进行航向修正。
盟军根据褚亭长建议设置的雷达站,在这架4000米通过的飞机一进入芽庄上空,就有所发现。但是未能确认机型。在米波雷达的显示屏上,这架飞机只是一个光点,可能是一架返航的轰炸机,或者是几架靠的很近的战斗机。美军飞机越过越南,对南海日本航运进行侦察行动也曾经有过,只是并不频繁。由于情报分发与汇总体制仍然不完善(毕竟只能通过电话线以及缺乏计算机的人工处理),核实无法,不过对这个目标的跟踪一直进行。地面情报中心在飞机进入老挝上空后进行了语音询问,日方并没有应答(起飞时没有找到英语足够乱真的乘员),随后地面中心,呼叫两架返航的14航空队p40c战机靠近识别。p40远远隔着2公里,确认了为画着电影明星的美国轰炸机,报告为己方b17飞机,并没有靠近观察,如果飞近,飞行员有机会发现驾驶舱内飞行员蓄着仁丹胡子。
地面人员草草核对了今天的起飞记录,没有发现当日有b17飞机飞向南方,只有一队b24飞向金瓯半岛,轰炸79师团阵地,以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