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印度,你们口口声声都是印度,中缅边界这么长,为什么舍近求远去什么印度。”
杜聿明压低了声音,似乎不想让其他人听到。这些傻话他重复了很多遍了,几乎把自己说服了。作为这里三个军实质的指挥官,他一直在夹缝中逃避,一方面是他猜忌心很强的校长,一方面是敌情飞速进展的现实。惠通桥被日本飞机撞断后,他本就该有了回不去的觉悟,现在他想回去,必须面对三重难题,首先是已经杀到龙陵的日军,其次是无法翻越高黎贡山,再其次是奔腾的怒江,或许还有金沙江,如果日军没有下决心将功果桥炸掉的的话。但是校长的第一本能是抓住兵权,他决不允许自己的部队去印度。
“那你的意思又是什么?”罗卓英拍着手背,急切问道,将杜从沉思中惊醒,“无论是回国还是去印度,都必须快做决断,切切不可再拖延了。”
“暂时去密支那,既然那里有几万华侨,又有山地天线加上盟军空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他起身到了地图前,“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可进可退,距离国内咫尺之遥,同时扼守着去往印度的通道,可谓当下唯一可行的权宜之计。”
杜聿明终于将他的全盘计划托出。所谓权宜之计,其实就是不触碰本质的折中方案,是一个他能向校长交代的方案。
“你完全活在梦境里,你这是在对你的士兵犯罪,”史迪威怒吼道,他在翻译说道一半的饿时候,就意识到杜聿明的计划本质,那不是一个有担当的将领。但是他搞不懂,中国人怎么能将那样犹豫不决的计划,说的神乎其神,十全十美。
杜聿明不语,一屁股坐下,他不想和美国人做无谓的争辩。
“军座,去了密支那,可就没有退路了。日军要是突破中路,切断去往青墩江渡口的道路,我们一样去不了印度。”褚亭长提醒道。杜聿明抬起头,呆呆地看着这个从浦东劫持飞机杀过来的战场明星,他以前从未想过这样一个人竟然是个不世出的奇才,成为自己可以倚重的左右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