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知道自己是在唬人,但王闻建和崔文元可不知道。一听说李信要把这事儿宣扬出去,两人登时就吓到了。
按说这事儿其实也不大,不过就是没把题做出来而已。但这对于王闻建和崔文元来说,可不是小事。
原因也很简单:
王闻建,姓王,来自太原王家。
崔文元,姓崔,来自博陵崔氏。
他们都是来自五姓七望的高门大族子弟。尽管并不是族内血统最高贵最纯正的直系子孙,但好歹也是凭着相对来说比较出色的才学,才获得了被家族推荐入朝为官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门荫”,唐代入朝为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这个制度得以实行的最大基础,就是当时世人们普遍认为士族子弟才学过人,远超寒门子弟。这种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无法理解的出身决定论,在唐代几乎是全社会的基本共识。
在这个前提下,王闻建和崔文元身上背负着的,其实不仅是他们两人的尊严,还有他们背后的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尊严。
一旦他们两人没能答出楚王所出之难题的事情传出去,必将惹来万人耻笑,甚至连家族都要蒙羞——毕竟楚王的名声在长安实在是太臭了,输给谁不好,非得输给这么个不学无术的纨绔王爷!
王闻建和崔文元心中同时闪过令家族蒙羞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然后齐刷刷地咽了口唾沫,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同样的结论。
“不能走!绝对不能就这样走掉!”
两人同时回头,又掏出了各自的题目冥思苦想起来。
老郑笑眯眯地看着这两人脸上那比便秘两个月还要痛苦几分的表情,心里就像喝了一大杯葡萄酿一样畅快。
终于,又不知过了多久,两人再也忍耐不住这种头疼欲裂的感觉,拱手向老郑施了一礼,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们认输了。能否向楚王殿下通报一下,就说户部主簿王闻建(崔文元)求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