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才听到往粮食里掺细沙,整个人都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韩先生见状,立刻同他解释了,为何要掺细沙:“开设粥铺,目的就是为了救济那些,没有办法生活下去的人,但百姓多狡,定然有许多贪图便宜的人,明明家中有粮有水,还要占用官府发放的粮食。”
“若是平时倒也罢了,可眼下咱们的粮并不多,只能先紧着那些过不下去的百姓,那些百姓自是不会嫌弃这粥的。”
马英才不蠢,听完之后对这事儿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相反,他甚至还觉得是个好主意。
可问题是,原先都不曾掺杂细沙,如今太子殿下亲自来赈灾了,带来的粮食却是掺了细沙的,这让百姓如何想?
定然会对李澈失望,认为他还不如知府县令!
他将自己的担忧同李澈说了,然后很是诚恳的道:“这对殿下名声有损,还望殿下三思!”
马英才是真心实意为李澈着想,在他看来,大灾之下死一些百姓乃是常事,这与李澈的清誉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他宁愿活着的人歌颂李澈,也不愿那些勉强活下来的人,回头再去抱怨李澈给他们掺了细沙的粮食。
不是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而是百姓愚昧又极易受扇动,而且百姓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皆有,人心不足的大有人在,这些人不会念及李澈的救命之恩,只会在活过来之后,反咬一口说李澈不拿百姓当人!
李澈辛辛苦苦,千里运粮来赈灾,马英才着实不愿意,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太子,被那些愚民给玷污了清誉。
这个问题,在李澈将掺沙的主意告知韩先生的时候,韩先生也曾提出过和马英才一样的想法,可那时李澈的回答却只有一句话:“无妨,孤的清誉还不足以与百姓性命相较。”
如今这事又被马英才提起,李澈的回答,依旧没变。
听得这话,马英才沉默了,心头除了感动之外,余下的皆是震撼。
他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