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宁华侃侃而谈:“你在国外待得太久了,对国内的新形势不够了解,这段时间正在清理企业三产、企事业单位也在脱钩,也就是事业是国家的事,任何企业能不再办事业……”
才出来工作两三个月怎么就太久了,苏长青打断了她的话:“我只是倡议者,就像谢晋导演倡议创办上海电影节那样,接下去具体如何操作……”
东方宁华也打断了他的话:“上海办了电影节又如何呢?几年过去了,那边的电影行业有多大起色?带动行业发展了吗?好像也就那么回事,中国目前不缺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苏长青努力回忆二十年后上海电影节的光景,一时还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北野武说日本又开始膨胀,未必是什么自我反省之词,重点是说他们又发展到了一定水准可以搞电影节了,进而侧面提醒苏长青时机未到。
印度也有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和东京齐名,号称亚洲三大电影节,除了印度人还有多少其他人知道?
这么分析似乎也有些道理,电影节是一种号召力,以国内目前的发展水平的确还需要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但任何事都能两面说,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短期可以衡量价值的,要干大事就没有必要一分一厘地计较。
东方宁华干脆把话说得更透彻了:“像您这样声望的导演,如果公开向广电、文化以及宣传部门倡议,应该会得到回应,以我的估计,经过考察最终很可能是广电和北京市联合起来做一个。
或者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作个升级改造,二者都有可能,不过无论最终怎么做,一旦做起来了就和您没什么关系了。”
听她的意思,苏长青就是唱高调,没有好处的事是不会干的,只要把真相说透了自然也就放弃念头了。
其实这些苏长青当然也都考虑到了,京圈比上海的情况复杂许多,各方势力能量都很大,老艺术家可以登高一呼,但分羹时恐怕排不上号。
可这两天他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