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明、丁维岳为代表的士绅群体,很早就跟秦朗有联系,毕竟双方距离的不远么。
不过同时么,他们也跟金陵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文思明、丁维岳之流,每个人头上实则都有崇祯皇帝给的官封,但是用处么几乎于无,所以他们更为世人所知的还是榆林军头目的名号。
对于投靠秦朗,榆林军中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头领可并非全都是同一个态度。
但他们倒是都知道轻重,不会也不敢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乱子。
哪怕一些人不愿意投靠秦朗,比如丁维岳,但他们也乐意配合秦朗大军的行动,乐意听从秦朗的调遣,集结兵马往南攻打守卫力量空虚的曹州等州县,席卷兖州西南。
从濮州到莘县,榆林军把握的这些地盘就像一面盾牌挡在了齐鲁西部运河沿线的正前方,只要他们这儿不出意外,秦朗就完全有把握以两三万人的兵力,一边抵御鞑子即将杀到的反扑,一边牢牢的固守住运河沿线。
榆林军如果攻打曹州等地顺利,那运河一线的南端就更不需要他发愁了。
因为在榆林军往南的同时,徐州的金声桓也会发兵向北,夺取单县等地,这样一来金声桓与榆林军就已然把兖州西侧方向给完全堵死了。
秦朗若是把主力全都集中在东昌府境内,清军的反扑凭什么能挫动他的阵脚?
所以阎应元这次就带着人前往濮州与榆林军的大小头目们相会。
他的任务不止是牢牢把握住那些个已经确定要投奔秦朗的榆林军头目,更要借此机会把丁维岳那边的人尽可能的拉拢来几个。
地主士绅阶层也不全都是死脑子,文思明就是很好的一个明证么。
他之前可是举人,家中良田百顷,在观县可是响当当的大户名流。可比丁维岳牛掰多了。
但现在文思明不也没有因为秦朗的土地政策、税制改革而选择金陵吗?
这就是聪明人啊。
深知‘有舍才有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