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让他们更加不理解的事情又发生了。数百枚骷髅头,垒砌起来,而旁边,则是竖起了一块石碑。
上面刻着的,不是宣扬唐军的武功,也不是吹嘘大唐的富庶,而是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地把进入唐境之后应该做什么的条款,一一列出。
向什么衙门报备,找什么部门盖章,要签什么字,按几个手印,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荒原之上,就这么一块碑,一堆骷髅头,再也没有多余的文字去叙述这里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的过程。其中没有自吹自擂,也没有恐吓威胁。
然而,越是如此一板一眼地讲条款道理,越是让博陵崔氏的子弟感觉如在冰窖。
半个月后,疏勒王城,如今的碛西州城,操着各种口音语言,前来州城报备的大小部族首领,数量逾千。
哪怕是在州城脚下种地的疏勒人,想要在外放牧牛羊,也会本能地先去衙门报备,衙门会给他一张纸,上面会写着,某年某月某日,碛西州城某某氏,于某某地放牧。
然后上面会有两级单位负责人的签字,还有两级单位的印章,至于碛西州城某某氏摁的手印,那就不必多说。
至于最早的故事,被人传扬出去,编排成多少个传奇故事,那是后话。但是自此时起,崔懂作为“治安监察史”,很清楚草原上除了“孤狼”,大小部落,只要是迁徙,都会规规矩矩地前来报备。
没人会选择冒险,用自己的全族性命,去赌唐军的横刀会不会落下。
至于唐军所能触及的范围内,同样没人愿意拿本族的习性,去碰撞唐朝的“法度”。因为唐军不会听你的解释,也不会和你争辩,只会像安菩一样,扔出一句不带感情的话,然后再扔出一块石碑。
该镇的镇,该压的压,如果有本领挣脱唐军的镇压,那也是本事。当然,前提是要有这样的本事。
“让本督说个甚么雅文雅语,老子说不出。本督当年在务本小学都没正经听先生讲课,甚么‘仁义